跳到主要內容
首頁 > 藏品資訊
:::
藏品資訊
乾隆35年道差官陳元熙繪製岸裡社至東勢角里程圖藏品圖,第1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乾隆35年道差官陳元熙繪製岸裡社至東勢角里程圖藏品圖,第2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乾隆35年道差官陳元熙繪製岸裡社至東勢角里程圖藏品圖,第3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乾隆35年道差官陳元熙繪製岸裡社至東勢角里程圖
  • 編號
    • 編 目 號:AH002243
  • 主題
    • 分類1:歷史畫
  • 名稱
    • 登錄名稱:東勢角內山測量圖
    • 中文 名稱:乾隆35年道差官陳元熙繪製岸裡社至東勢角里程圖
    • 其他名稱:全集題名:岸裡大社文書
  • -數量-
    • 單 位:
    • 數 量:1
  • 時代
    • 製作/使用時代:清朝
  • 尺寸/度量
    • :470  mm
    • :442  mm
    • 其他測量值:外軸長620mm.外軸寬595mm.
  • 外觀描述
    • 型制/特徵描述:乾隆35年道差官陳元熙繪製岸裡社至東勢角里程圖
    • 原件與否:原件
  • -備註-
    • 備 註:省立臺中圖書館移交
  • 藏品描述
    • 描述:本件為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道差官陳元熙繪製岸裡社至東勢角里程圖,主要繪製出大甲溪與土牛界、各聚落之關係遠近,以岸裡社為始,經葫蘆墩、翁仔社、朴仔口、朴仔社向東至土牛界,在各路線段落上,亦詳細標註由某帝雉某地共幾里路程,如「由岸裡社到葫蘆墩五里、葫蘆墩到翁仔社四里、由翁仔社到朴仔口五里,由朴仔口到朴仔社六里、由朴仔社到土牛五里,由土牛到溪墘十里,由溪墘到藔場十里」。並寫有「此係卅五年又五月十二日道差官陳元熙班頭繪製圖底存」。
       本件圖繪乃道差粗略之簡圖,而本件製成的日期相當有意思,據臺灣大學圖書館所典藏之《岸裡大社文書》〈為社棍詭謀逐匠阻擾軍工亟叩嚴究事〉所載,在乾隆三十五年二月開放匠首鄭成鳳入東勢角採料,但卻在五月爆發嚴重糾紛,此係彰化縣於雍正三年(1725年)設置軍工匠寮,募匠入山取樟木供應水師戰船木料,有匠丁、匠首等編制可憑照進出番界,岸裡社自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實施隘番制後,便負責派遣社丁把守關隘護匠採料,但匠人陽奉陰違藉此掩護違法交易物資以獲利,進而成為社丁在內山物資交易中的競爭者。
       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五月匠首鄭成鳳控告社丁徐振嘉,自五月開始派熟番假扮生番驚嚇小匠,又縱番焚毀匠寮及軍料等,軍功匠人跟岸裡社丁之間的衝突白熱化,驚動官衙派遣捕快皂隸的班頭陳元熙,擔任道差官前來東勢角調查雙方嫌隙始末,故本件可謂〈為社棍詭謀逐匠阻擾軍工亟叩嚴究事〉文獻之輔助圖繪,並呈現岸裡社與軍工匠之間,為爭取內山屋鏊、末篤及獅子社的龐大利益產生激烈爭鬥,清廷為避免雙方衝突延誤採料,最終容許鄭成鳳在東勢角擴大軍工匠人的勢力。

      參考文獻:
      柯志明。2001。番頭家: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。臺北市: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。
      洪麗完。1997。台灣中部平埔族:沙轆社與岸裡大社之研究。初版。臺北縣:稻鄉出版社。
      洪麗完。2009。熟番社會網絡與集體意--臺灣中部平埔族群歷史變遷(1700-1900)。臺北市: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。
      陳秋坤。1997。清代臺灣土著地權─官僚、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(1700-1895)。臺北市: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。
      鄭螢憶。2014。混雜的山區:清代東勢角「客家」族群互動與番產交易(1700-1860)。臺北市:行政院客家委員會。
  • 藏品典藏資訊
    • 取得方式:移交